见闻见识

说猪

来源: | 作者:王俊杰 | 日期:2022-09-01 14:39:05 | 阅读: 4591

猪有三个名字:猪、豕(读始,三声)、彘(读至,四声)。汉语里,狗有两个名字,一个叫狗,指一般看家护院的狗;一个叫犬,一般指辅助主人执行某项工作的狗。猪比狗还多一个名字,其他家畜都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这一方面说明猪的历史比较古老,另一方面说明古人对猪是非常重视的,尽管猪很卑贱。

豕字读音来源于猪被抓被杀时“吱吱”的嚎叫声。在甲骨文里,豕字被刻画为猪的侧视简笔画,长嘴巴,大耳朵,圆肚皮,细尾巴,刚鬃烈烈,至今“豕”字还依稀带有这副形象。人们一看到这副形象,马上就会认出是猪,是一旦被抓就没命似地“吱吱”嚎(注意,这个“嚎”字里恰恰有一头豕)叫的猪,也就明白了这个字的读音大致与“吱”差不多。所以,在当时来说,豕字读音和字形都是通俗易懂的。

彘字读音也与“吱”接近,同样来源于猪的“吱吱”嚎叫声。在甲骨文里,彘字被写作豕旁加一箭头,箭头位于猪的肚皮一侧,或者箭头穿豕腹而过,至今“彘”字字形依然还有这支箭头(矢字就是箭头的简笔画,逐渐简化成现在的字形;其读音则是箭头射出一瞬间“哧哧”的响声)。古人多解释彘中“矢”字表示彘读音如矢,其实是古人没有见过甲骨文的缘故。为什么甲骨文中彘字要那样写呢?原来,杀猪不能像杀牛羊那样割断脖子上的颈动脉,一是猪脖子粗,不易割断其颈动脉,即使割断颈动脉,猪仍能转头撕咬;二是猪体肥壮,一旦负疼挣扎起来很难被牢牢地按在屠案上。所以杀猪都是用一尺多长的尖刀从猪脖子下端直插胸腔刺破心脏,刀子拨出,猪血奔涌而出,猪再无力挣扎。但是,在甲骨文时代,青铜属于贵重材料,一般平民百姓用不起,而且青铜刀也不能做到像钢刀一样轻薄锐利,无法实现捅杀技术。古人因此采用弓箭射心的办法来杀猪,这就是甲骨文中“彘”字字形表示的景象。

在甲骨文时代,家猪驯化历史较短,还带有很强的野性。猎人中流传一句俗话:“一猪二熊三老虎。”意思是说,猎物中第一危险的是野猪。野猪皮糙肉厚,就是猎枪,也很难一枪毙命。野猪的报复心极强,一旦受伤就会发疯地寻仇拼命。所以,在甲骨文时代,人们想出了用箭直射心窝的办法杀猪,以免发生危险。

在古代,豕和彘两个字基本通用。但从字形来看,彘主要指杀来吃肉的猪,也就是出栏待杀的猪;豕则更多用来泛指猪。

说起来,汉人汉族文化与猪不无关系。汉人汉族的得名源自历史上强盛数百年的汉朝,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则在一定程度上是被一条猪腿救了性命。没有了刘邦就没有了汉朝,也就没有了“汉人汉族”这个称呼。

那一年某次晚饭后看电视,是一档智力竞赛节目。主持人提问:“在鸿门宴上,樊哙吃的是熟肉还是生肉?”我转头问身边高中一年级的女儿:“你说呢?”女儿回答:“一定是生肉。”“为什么?”女儿分析:“如果是熟肉,那是正常的事情,是常识,就不会成为问题。”我说:“你的分析有道理,不过要去查你的课本证实。”女儿找来课本,果然见《鸿门宴》课文中写着:“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彘肩就是猪的肩膀,俗话说就是猪前腿肘子。

看着女儿得意儿的神态,我随口又问了一句:“为什么是生彘肩呢?”说罢,我的脑子打一个激灵。女儿回答不上来。就在我脑子激灵的那一瞬间我已经得到了答案,于是我分析说:“生彘肩意味着樊哙亮剑在手,鸿门宴间不容发的紧张局面因此开始缓和走向结束。正因为是生肉,樊哙才有理由拨剑切肉吃。当时樊哙半跪在离项羽不到五尺的地方,看似吃肉,其实是拨剑直接威胁项羽。之前樊哙进帐时,项伯、项庄两人正在舞剑。樊哙进帐怒视项羽,项羽挻身按剑问话,项伯、项庄二人听到响声必然提剑警戒。樊哙进帐的目的是救刘邦,但他的剑还在鞘中,对人没有多少威胁,特别是威胁不到项羽。那么意在沛公的项庄因为没有完成亚父范曾交给的重要任务,一定还想着找茬子要刘邦的命。樊哙亮剑在手威胁到项羽之后,项庄如果再想舞剑就等于逼樊哙出手了。所以,项羽听完樊哙指桑骂槐的数落后,默然无语,只说请樊哙入座。樊哙入座,自然要先收剑入鞘。那么项伯、项庄二人不可能再继续舞剑,也只好各自收剑入鞘,各归其位。鸿门宴从此进入尾声。”

所以说,没有那条生猪腿,鸿门宴还不知怎么结束呢!十有八九刘邦会醉死在鸿门宴上。刘邦爱喝酒,又爱说粗话,酒失人性,喝高了的刘邦保不定骂出粗话来。项羽年轻气盛,又恭敬待人,一般情况下项羽不会计较刘邦的骂骂咧咧,但带些酒的人就爱较真了,加之一旁还有以杀刘邦为己任的亚父范增,正愁找不着刘邦的把柄呢。只要刘邦粗话一出口,范增无疑就会立即挑拨项羽与刘邦翻脸。那么在曾经不眨眼地狂杀上百人的项羽面前,刘邦还有命吗?

有意思的是,刘邦的曾孙,开创大汉强盛的汉武帝小名就叫刘彘。《汉武故事》记载: 在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王皇后得幸有孕在身,梦见太阳落到自己怀中。汉景帝又梦见汉高祖刘邦对自己说:“王夫人生儿子后,可以取名叫彘。”到王夫人生下儿子后,因此取名叫彘,这就是汉武帝。到汉武帝七岁时,汉景帝解释说:“彘很聪明透彻。”因此给已经立为皇太子的刘彘改名叫刘彻。《汉武故事》属于野史,一般认为其可信度不大。但是,联系到刘邦自己是借一条生猪腿带来的机会从杀机四伏的鸿门宴上超生的,汉武帝幼时取名为彘的故事也并非空穴来风。很有可能情况是,刘邦曾把鸿门宴经历说给亲近的人,尤其提到那条生猪腿,作为自己被上苍眷顾的证据。但这种事毕竟不甚光彩,故事只会在皇室高层秘密流传,传到景帝时,景帝出于对祖父的景仰或纪念等原因,为新生儿取了彘这个名字。至于景帝解释彘聪明透彻,其实也是符合猪的习性的。猪拱土寻食,嗅觉灵敏,能找到任何可食之物,正有彻地之能。

猪字虽然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但在古文里并不常用。可能原因是,猪是俗名,一般不为士大夫所喜用。猪字是个形声字。犬右旁表示它指的是一种兽类动物,其实在繁体字里,猪字以豕为偏旁;者表示该字读音。在古代,“者”字的读音接近现在的猪字,这从许多由“者”字组成的字里就可以看出来,例如,箸、著、储、渚等字。有文字学家发现,凡是者字组成的字中,大多带有“助益”的意思,例如箸是帮助进食的,著是帮助记忆的,储则有助于度过困难。由此看来,猪字的意思应该指这是一种对人有所助益的豕。那么它在家畜中对人有什么特殊的助益呢?答案就在“家”字中!

在某次认真看这个“家”字时产生了疑问,家是用来住人的,为什么造字的古人让一头猪住了进去?尤其在甲骨文里就是这样写的。古人解释说,家字字形中的“豕”其实是“豭(读家字音)”字简化的结果,用来表示家字读音。后来还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猪多产,一胎少者七八只幼崽,多者十余只,古人生殖崇拜,因此以多产的猪表示家以祈求多子多福;另一种解释说,家字字形中原本是表示公猪的“豭”字,是母系社会男到女家遗风的体现。这些解释都有其道理,但显得很抽象,有违通俗易懂的造字原则。

在本人看来,古人之所以这样造家字,就在于家家养猪,养猪是一个家的象征。直到前不久,刚分田到户时,农村仍然要家家养猪。不养猪,家里的食余废物,例如米慷、泔水、剩饭剩菜等,就要白白扔掉;不养猪,种田就没有积肥。猪的胃口非常好,杂食性强,野猪更是百毒不侵。猪不怕脏,最喜在泥水里喜戏寻食,最适合用来把垃圾杂草混入泥水积肥。尤其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食余废物和生活垃圾要靠猪转化为种田必须的肥料,未成年还不能胜任农活的孩子则可以通过割猪草帮助家用,下田劳作的成年人也可以趁休息间隙扯几把猪草。也就是说,猪既能把生活剩余物转化为肉,也有助于一个家庭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到年终,肥猪可以杀来卖钱,也可以改善自家生活。猪是小农家庭经济必不可少的物质中转站和活冰箱。所以,农家可以不养牛马,不养驴羊,但猪是非养不可的。

家字字形中的宝盖其实房子的简笔画。房子一般是用来住人的,有房子也就暗示有人住。但是,如果一处房子住了一户几口人,却没有养猪,那么就说明那不是一户能够长期靠种粮吃饭的人家,在以农为本的中国古代社会里,可以说不能称其为家。现在出现了循环经济概念,但家字中的猪正是这一概念的体现。

这样说来,并不意味着造字的古人认识到猪的全部作用才这样造了“家”字,只要他看到家家有猪,意识到没有猪则不其成为家就够了。

与同事闲谈。先讲一笑话:“一只老母猪带着七只小猪过河。小猪不会游泳,必须猪妈妈背过河。猪妈妈每次只能背一只小猪过河。她背了五趟后,在河对岸数数‘一二三四五六七’,说声‘够了’,带着背过河的小猪走了。”然后问同事:“这是为什么?”

一同事抢答:“因为老母猪不识数!”大家哄堂。

笑罢,我说:“其实老母猪不识数是真的,但老母猪也决不会丢掉一只小猪不管。”

同事点头称是。

“那么,既然老母猪不是用数数的办法照顾每一只小猪的,她又是用什么办法认识每一只小猪而确保不会丢掉一只小猪呢?”

同事试着猜测:“是看长相吧?她能识别出每只小猪的长相并且记住,能够随时知道哪一只小猪不在身边。”

“这是可能的。一窝小猪少者五六只,多者十来只。尽管在我们看来,它们都长得差不多,但在猪妈妈看来,她仍能识别出每一只小猪。就像双胞胎一样,一般人分辨不出,但双胞胎的妈妈很难搞错。不过对于猪妈妈来说,还有一种更简更有效的识别小猪的方法。”

“我知道,是用嗅闻的办法。”同事抢先回答,“她能分辨出每只小猪的体味而记住它们。在带小猪过河时,她虽然不识数,但凭气味记忆,她就知道还有哪只小猪不在身边。因此不会丢下任何一只小猪。”

“这种可能性更大。我曾在新闻中见过,美国人训练小猪缉查毒品或爆炸物。据说,比警犬的效率还高。因为研究发现,猪的嗅觉比狗的嗅觉还灵敏。你说这是为什么?”

同事分析说:“因为猪的视觉比较差。人们形容一个人眼神不好,就说他长的是猪眼。因为视觉差,大脑中神经细胞就会有更多的被用来处理嗅觉,因此猪的嗅觉非常灵敏。”

“这是不错的。不过你的解释是从机理方面来分析的。这样分析之后,还可以再问一个为什么,也就是说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机理呢?我刚才所问的为什么有些不太准确。其实我的原意是想问灵敏的嗅觉对猪有什么意义?猪为什么会进化出如此灵敏的嗅觉呢?实质上,与你解释了猪的嗅觉灵敏机理之后再问为什么有此机理是一样的。那么,猪为什么会进化出如此灵敏的嗅觉呢?”

“不知道。为什么?”

“这要从猪的生活习性上说起。猪是翻拱地面泥土寻找嫩根块根吃的。埋在泥土中的食物是看不到的,只有依靠灵敏的嗅觉才能找到。泥土气味极其混杂,甚至恶臭无比,嗅觉不灵敏,就无从强烈的杂味中识别出食物。嗅觉对猪的这种生存方式具有独一无二的作用,所以猪的嗅觉才会进化得越来越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