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经验

细节引爆洞察力

来源: | 作者:王俊杰 | 日期:2022-09-01 13:51:41 | 阅读: 1433

央视一个法治栏目刚才报道,警方在追捕一盗车犯时,控制了该犯的女同伙,在其女同伙家中监视二人座机通话。一切顺利。忽然电话中传来逃犯的询问声:“你家是不是有客人,怎么你家的狗一直在叫?”不等回答,逃犯就挂断电了话,线索就此中断。后来逃犯归案,警方询问那次为什么挂断电话。逃犯回答,同伙家中的狗叫声说明有陌生人在场,那一定是警察。怎么肯定是警察?逃犯回答,同伙接电话等了很久,一定是受到陌生人的影响。可见逃犯反侦察能力很强,具有明察秋毫的洞察力,能在细节中侦知真相。


尝试补全逃犯的推理过程:狗的叫声说明女同伙接电话时有陌生人在场,而且没有安抚家中的宠物小狗。女性天生谨慎,一般情况下不会允许陌生人进入自己家中并旁听自己接电话。发生这种情况,只能说明陌生人是家访之类的公务人员。宠物小狗叫个不停,而女同伙却没事一般地通话,说明在场的陌生人一定不受欢迎,否则女主人定会安抚一下小狗。女同伙没事般地通话,定然是在努力表现出身旁无人的样子,什么样的陌生公务人员会让女主人做到这些?一定是警察!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完全可以如此从容不迫地分析问题,理清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内在逻辑。但是,负案在身的逃犯在通话过程中没有时间理清这一系列思路。时时刻刻反侦察的逃犯,他只需从狗叫声中得知有陌生人旁听自己的通话,根据小心原则,直接认定那旁听人是警察即可。所以逃犯提到小狗叫声,炸裂般意识到这些,逃之夭夭唯恐不及,何须多想?其中的关键在于从狗叫声中感觉到异常,这正是被很多人忽视的细节。

其实笔者的这一切分析和推理恰恰是被逃犯提到狗叫声的细节启动的。只有洞察力才能扣动思维之弩的机关!经常被如此启动思维之弩,或许能练就洞察力!

说到洞察力,无独有偶,还记得的一则通过洞察力破案的案例,只是洞察者互换了角色。

明代作家祝允明在《枝山前闻》里记载:浙江湖州有对老朋友赵三与周生,他们两个人商量着要一起到南京去做买卖。可是赵三的妻子孙氏不愿意丈夫出远门,夫妻两人为此吵闹多日。孙氏连着周生一起骂,可是赵三还是打定了主意要走。到了约定出发的那天,赵三为了躲避妻子的纠缠,黎明时分就上了早就约定的航船。上船后看看时间实在太早,就在船上打起了瞌睡。想不到船主张潮看见他带的包裹里有准备做买卖的本钱,就偷偷的把船开到一个僻静的地方,把赵三扔到水深的地方淹死。然后把包裹藏好,又把船撑回来,假装在船上睡觉。

周生到了船上,看看船上没有赵三的人影,就也只好在船上等待。可是等了很久,赵三还是没有出现,觉得很奇怪,自己又不便去见孙氏,就要张潮到赵三家去催促。张潮到了赵家的门口一边敲门一边喊:“三娘子!”孙氏开门后,张潮就问:“三官为什么这么晚了还不上船? ”孙氏吃惊的说:“他一早就出门去了,怎么会到现在还没有上船?”张潮回报周生,周生也觉得奇怪,就和孙氏分头去找,连找了三天还是没有踪影。

周生惟恐自己受牵连,因此就写了状子呈送到县衙门。正好遇到那个知县生性多疑,怀疑是孙氏与人通奸,故意谋害丈夫。总是想从孙氏身上找到线索,百般查询,也没有什么证据。这个案子就这样拖延不决,正要不了了之的时候,有个京城大理寺的杨评事来本地检查审判卷宗,读了这个案子的卷宗后,说:“这张潮叩门便叫三娘子,定知房内无丈夫。”他向知县指出这是个大疑点。这才扭转了侦查的方向,知县开始布置调查张潮,并传唤了船上的其他水手详细审问,知道了那天确实是曾经先开过船。找到证据后,张潮也无法抵赖,这才服罪。

杨评事可谓有洞察力,其中的洞察力原理何在?有犯罪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如果获得了与犯罪有关的内幕消息,他就会被认为是可疑的。

总之,两则故事都说明一个事实,洞察力不是别的,是细节引爆的思维风暴。在前一则故事中,细节是小狗的叫声;在后一则故事中,细节是叩门时“三娘子”的呼唤声。

做研究如同侦察破案,同样需要洞察力。可惜在国内的论文中只见数据堆砌,不见细节描述,而且大多都是经过统计整理的数据,原始数据一经平均,数据之间的细微差异顿失踪迹,结论毫无洞察可言。所以这些论文不仅读起来干巴巴枯燥无味,而且无从揣摩作者的结论是否扎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