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杰
来源: | 作者: | 日期:2018-05-29 10:51:09 | 阅读: 6656
王俊杰,兰州大学学士,植物学专业。现任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研究员,入选省“333科技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参加或主持完成10余科研课题,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截止2017年发表论文85篇。兴趣广泛,善于感悟式思维,业余著述丰富,以“行不择路”网名自媒体发表文章1300余篇,其中以理解中华文明和理解鸿门宴两大系列最为自鸣得意。
自己比较满意的论文名录:
1、果树限根栽培设想及其理论初探
2、南草北覆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设想
3、果树节水坑道式灌溉试验初报
4、甘肃省黄土高原区果树花期晚霜冻害估计与对策
5、探析种质及种质资源定义
6、上方树木遮荫下铅笔柏扦插育苗试验初报
7、前茬树木对铅笔柏幼林的效应分析
8、铅笔柏幼林新发现的几种病虫鼠害
9、木本植物二次开花现象初探
10、地球上刻着一个人
11、手机在林业科技活动中的应用初探
12、枣树名源
13、复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延迟李树和桃树花期试验
14、房屋建筑的起源及其原始功能
15、美国苹果简史及其启示
16、骟树原理与推论
17、林木种子引发机制分析
18、植物针刺的生态分析
19、生态公益林造林案例分析与建议
20、微圃植树法
21、他感作用及其林学意义与思考
22、乡土树种概念及其简易判定
23、柳树名源与史前木材切割技术
24、地震扰动区生态修复的概念与四拗
25、土质裸坡水土关系分析与竹樊滞散径流技术
26、论造林树种繁衍中的人为选择效应
27、土壤板结对植苗成活的影响与分析
28、自我封禁植被建植原理与原则
29、白龙江中游泥石流生态修复植物筛选
30、白榆行道树黄斑星天牛择弱隐蔽寄生现象
31、蔷薇名源及其人为利用
32、坡面径流播种作用的论证分析
33、菟丝子开花特性的新发现
34、第四产业概论
35、槐树文化及其生物学习性梳理与分析
36、枣杏梅橘梨李等果树名源及其驯化种植起源
37、扦插育苗的理论基础与分析
38、从植物的自花授粉说起
39、论文冠果“千花一果”的适应性
代表性论著:
1、地球上刻着一个人。分析指出,地球上刻着一个,有头有脑,有手有足,有口舌,有肚腹;地球上画着风,画着火;地球上原本有水,原本有土。地球上造就了万物之灵。万物之灵不是专利,是义务,更是理智。地球上写着一句话:天人合一!
2、果树限根栽培设想及其理论初探。提出果树限根栽培设想:利用隔离材料将果树根系限制在土体内一定空间内,进行个体水平上的管理,为进一步提高果树栽培集约化程度和资源利用率奠定了理论基础。
3、枣树名源。利用训诂学原理、人类生育特点、枣树驯化史、枣树生物学特点,以及“知识源于命名”原理,分析指出枣树一名源于“(打落地面)找着吃其酸味果实的树”,揭示出树名中蕴含远古树木学知识的机制。
4、骟树原理与推论。总结骟树伐木技术及其优点、起源和文化内涵。结合植物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分析提出栈糖渠模型,简化树木茎、根中有生理活性的木质部为糖栈,韧皮部为糖渠,树木生长季后期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通过糖渠运输贮存在糖栈中,以供应下一个生长季更新重建叶幕或开花结果。利用栈糖渠模型系统解释了骟树伐木原理和一些树木学现象,进而推论描绘出一幅粗线条的植物进化路线图。
5、林木种子引发机制分析。从植物种子性状变异入手,系统介绍了种子引发概念、方法、效应及其水势假说;提出种子自然引发概念和林木种子冰点引发设想,将吸水膨胀的林木种子置于接近冰点的环境中,利用低温抑制种子萌动,促使发芽性状各异的种子颗粒全部通过发芽前生理准备过程,如同引弓搭箭一般,待机而发。
6、微圃植树法。在分析育苗移栽成活率低及其原因、树木自然传种发芽机制和策略的基础上,提出微圃植树法设想,挖穴深约5~10厘米,穴底播种覆土适当,废弃纸杯去底或纸板卷筒套在播种点四周,筒外掩土与地面等齐,上留筒沿高约5厘米即毕。该法省去育苗植苗环节,操作简便,材料易得,适用于偏远、陡峭坡地等困难立地生态造林。
7、论造林树种繁衍中的人为选择效应。应用生物进化理论分析揭示,新疆杨扦插成活率较早期大幅度提高,不是技术进步的原因,而是人为选择效应作用的结果,进进而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分析指出,人为选择对种子繁殖的造林树种发芽性状以及相关性状具有巨大的塑造作用。
8、坡面径流播种作用的论证分析。观察分析指出,除负面作用外,坡面径流还具有强大的播种功能,是植被自然更新演替机制中不可或缺的过程。在分析坡面径流、土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植物种子的水起动性能和停泊性能及其径流响应策略,植物定居的微圃要求,证明坡面径流具有创造微圃和播种的双重作用。进而指出,坡面治水不在于阻断径流,而在于把径流调控在细沟流范围内,以抑制其害,发扬其利。
9、扦插育苗的理论基础与分析。引述极性、无限生长性、生长发育相关性、位置效应、分化有限可逆性、细胞全能性、栈糖渠模型等七个基本原理,提出定位多能性、细胞壁—液泡平衡膨压两个概念,全面阐明植物扦插育苗生理机制。结合实例,分析了嫩枝或带叶硬枝扦插需要适宜空气湿度的生理机制。
10、第四产业概论。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基础,从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角度提出第四产业概念,指回报自然反哺自然行业,以概括林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入侵预防、自然遗产保护、环境污染治理、自然灾害预防等。
11、从植物的自花授粉说起。自花授粉、孤雌生殖明显违背“近亲繁殖不利”常识。利用现代生态学、现代遗传学和生物进化理论全面分析指出:1)“近亲繁殖不利”适用于K对策生物,在r对策生物中失效;2)植物属于r对策生物,不存在“近亲繁殖不利”问题,自花授粉不会降低其生态适应性;3)树木由于构件化生长发育特点,r对策性质较强,自花授粉不会降低其生态适应性;4)包括孤雌生殖在内的单性生殖与植物自花授粉一样属于典型的近亲繁殖,在r对策条件下同样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5)通过淘汰有害基因纯化种群性状,构建多位点基因复合体,近亲繁殖生物对于相对一致的环境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是选育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优良品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理论基础;6)K对策主要在红色皇后效应作用下发展而来,寄生—反寄生、捕食—反捕食斗争激烈,是红色皇后效应的主要驱动力;7)根据红色皇后理论推测,寒武纪大爆发是有性生殖模式进化定型的过程;8)有性生殖五大生态适应效应,促进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也在寒武纪以来生物进化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一是结合亲本两套基因组大幅度提高了子代的生态适应性,二是二倍体体细胞可以有效避免有害基因带来的危险,三是通过严格的生殖隔离为物种创新奠定了基础,四是通过多倍化有效扩大基因组规模为生物进化奠定了遗传物质基础,五是有效保留基因突变的中间版本为基因创新提供了关键驱动力。